對于我們,新線路開發到底意義何在?讓因為各種原因遺失的風景重新串聯起來展現在大家眼前,我想這就是我們探路的意義! 那頌秋根下的星空(長按掃描二維碼查看線路重點地標720°全景) 線路 怎么又是梅里?這是出發前一位朋友的疑問。很多時候解釋太復雜就用“喜歡”兩字回答,究其根本很大程度是“執念”。我戶外生涯第一條戶外徒步路線在梅里,那是2003年;俱樂部第一條商業線在梅里,那是2016年
1偷得浮生半日閑:去往甲興村的路上從察瓦龍鄉到甲興村(據說是2016年11月通車的),幾十公里的路程,聽上去并不遙遠,駕車卻至少需要三個半小時。由此可以想見,道路之艱險。關于“艱險”的說法:一是指路窄、彎多,一邊靠著山,一邊挨著懸崖,還伴隨著海拔的升降(海拔高度:3000-4500米);二是當天的天氣確實不咋地,霧氣騰騰、能見度低
先跟大家說聲對不起,讓大家跟著我原有的公眾號一起遷移了起因是這樣:資深土鱉我對公眾號種類權限一無所知,前些天隨手申請注冊了先前那個,然后發現沒有打賞功能...東拼西湊集齊了三篇原創,以為留言功能會跟著打賞功能一起來,結果發現個人公眾號全無開放留言的可能。發游記沒有留言互動對我來說猶如去跳廣場舞旁邊沒有大媽~人生瞬時變得黯淡凄涼,所以只能重新開個企業公眾號(名稱和微信號都維持不變), 以此廣邀互(d
如果說喜馬拉雅山脈一種極致,它年輕,它后來居上,無人可及——可它也凌人,高傲著選擇人。橫斷山脈卻近人許多——它多變,它包容。看橫斷山脈無法拋開豐富的人文去只看風景,可人文本是風景的一部分。大多人初觸戶外,便是從橫斷山脈開始。梅里雪山、稻城三神山、貢嘎、...云貴川在這里生長,并流的三江在它的地盤奔騰,多樣的少數民族在這里繁衍...
召集帖:http://www.doyouhike.net/event/yueban/detail/6442770隊友:PP、盒子、灰人、85、黃昏、阿宅以前,放假回家,曾幾何時,流浪天涯。以后再也不爬山了、家里的床不舒服嗎、空調不香嗎……多么熟悉的聲音,時間到了,還是默默地報名,買上機票,期待著自虐之旅的到來。生命是一個自我修行的旅途,其中出現的人,都不是偶然,都是自身的映射,都是為了讓你
徒步于山野,看峻嶺奇峰,獨坐靜聽風吼,看高天流云,傾聽自己心跳的聲音,這是很多人喜愛的。 國內的徒步線路大多要自己背負重裝,自己扎營搭帳篷。國外的徒步線路大多沿途有客棧食宿,大大減少了徒步者在吃住上消耗的時間和體力,如尼泊爾的ABC、ACT、EBC,西班牙的朝圣之路。
梅里雪山又稱“太子十三峰”南北走向,西側怒江,東側瀾滄江,主峰卡瓦格博氣勢宏偉,是藏區八大神山之首,主峰兩側雪峰連綿展開。外轉山就是圍繞這一大片雪山順時針方向轉一圈。轉山對信眾來說就是轉經,我認為對任何人來說轉山都是對山的最高禮敬。我這次轉山是全程徒步,200公里十三天完成,最難走的不是山路是公路。其實當地人轉山也都是能乘車就乘車
梅里雪山大外轉是指繞卡瓦格博一圈,從云南徒步進西藏再徒步回云南的700多年轉經路,并不是內轉的雨崩神瀑神湖,并且他沒有門票,以下10天的徒步故事開始了。↑路線圖(引用于網上)↑衛星地圖(引用于網上)
一、準備梅里之心 去年約伴走完雨崩,最后一天在飛來寺看到了完美的梅里日照金山,自那以后便愛上了梅里、愛上了卡瓦格博,腦中揮散不去的是日照金山出現那一刻卡瓦格博峰頂的一抹金色。回家后,便開始查閱關于梅里的資料,無意中看到一篇梅里之心的游記,游記中那絕美的心形翡翠湖深深吸引了我,從那時起便開始了斷斷續續的準備工作。 轉眼到了2020年初,疫情來襲,受各方面影響約了幾個小伙伴都表示
藏族人相信,人生生世世都在遭受六道輪回之苦,如果想免除,有兩個辦法:修成活佛或者轉山。對藏民而言,轉山是他們表達虔誠的一種方式。卡瓦格博是藏傳佛教八大神山之首,在信仰藏傳佛教的少數民族心中,一生中必須繞卡瓦博格轉經一次,才能在輪回中免遭墮入地域之苦。若逢藏歷羊年,功德加倍。梅里外轉經路線:徒步距離250公里,徒步時間10天,需要翻越7座高差1500~2000米的大山,跨越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條大
還未成行,梅里雪山的名字卻早已聽聞,登山失敗、神秘的卡瓦格博、藏族信仰……上世紀那兩次莫名失敗的登山,以及中國政府此后宣布梅里雪山永遠禁登,讓這座山愈發神秘。10月中下旬,我們一行10人在青海高海拔戶外的組織下,結隊出發,前往云南,開啟轉山之行。 梅里外轉線路是順時針繞整座梅里雪山一圈,約250公里,需8-16天時間,路經云南德欽、西藏左貢與察隅三縣。此次轉山路車程大約100公里,步行150公里
卡瓦格博的鑰匙:梅里轉山六日行紀 八月上旬,正值云南雨季,也是云南人采菌子收松茸的時節。我的記憶就像這趟昆明直達德欽的夜班車上被路燈洗滌發亮的窗戶那樣飽滿充沛,玉溪駛來的火車剛落腳昆明我近乎就是隔天趕上去往德欽的紅色大巴車,車身寫著“神奇的卡瓦格博歡迎你”。想起高魯山彩色的菌子令山友眼花迷亂而又欣喜,雞樅菌、青頭菌、貓眼菌、見手青、粉色的大紅菌,菌子頭一次在我的眼前成為知識、文化、一種藝
梅里雪山,是位于西藏察隅縣東部與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境云嶺鄉西部的一座南北走向的龐大的雪山群,全長有150公里。它在藏區稱卡瓦格博雪山,“梅里”一詞為德欽藏語mainri漢譯,意思是藥山,因盛產各種名貴藥材而得名,同時它也是雍仲苯教圣地,和西藏的岡仁波齊、青海的阿尼瑪卿山、青海的尕朵覺沃并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 是云南省最高的山峰,位于德欽縣西南方10千米處,長約30公里,其中呈金字
梅里外傳 梅里簡介:藏區八大神山之首卡瓦格博!透露著無限的神秘,至今無人登頂! 成員介紹:重慶鐵哥,汐顏,青龍 D1:德欽縣16:20(海拔3300M-多拉埡口18:20(海拔3200M,距離55KM,耗時2H) (7月4日)今日天氣雨,營地大雨。 從德欽縣城,一路沿著河道向下駛去,到達德貢大橋,過橋右轉,一路沿著水泥公路,蜿蜒曲折,盤旋于大山之中,到達半山腰永久村。永久村住著幾十戶人家
生死一線,我活著回來了 一場世紀大寒潮讓我的故鄉,原本十幾年不下雪的重慶也大雪橫飛了起來,我卻懷著可能被封山的忐忑心情,在幾千公里外的藏地高原,走上了朝向梅里雪山最深處的小村——雨崩的轉山路。 回顧這趟旅途,其實有點后怕。在白馬雪山,我們的車打滑沖向懸崖那一幕,時常還在腦子里打轉。還好,命大。車胎痕跡已經越過沒有護欄的懸崖,再出去一些,這篇游記恐怕就不存在了……深山里大雪的那一天,踏雪
去年國慶走了一條艱險的線路,大致介于梅里內轉和外轉之間,沿途經過8座6000米+的雪峰腳下,穿越梅里核心地帶,壯美卓絕,艱險異常。我們從云南走到西藏,再從西藏走回云南,從瀾滄江翻到怒江,再從怒江翻回瀾滄江,從曾經的世外桃源雨崩,走到現今世外桃源甲應...... 路線圖如下: 進出梅里的線路,從五方佛和巴烏八蒙之間的埡口翻進,再從粗歸臘卡的埡口翻出 具體行程如下: D1:
轉山——’轉山’是一種盛行于西藏等地區的莊嚴而又神圣的宗教活動儀式,轉山的習俗源自雍仲本教。苯教的傳統,早已經滲透到藏族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藏族文化無法剝離的精神氣質。朝拜神山是信仰藏傳佛教的少數民族對自然崇拜的具體表現。轉山是藏族人表示虔誠的一種方式,即步行甚至一路磕頭,圍著圣山,轉一圈,或多圈。之所以如此虔誠是因為他們相信人要承受六道輪回之苦。只有兩個辦法可以免除,其一修成活佛,這
小菜驢進階之旅原計劃重裝走念青東看海線,因大雪只能放棄,改走去年小哥哥走過的梅里之心線路,還是因為山上雪太大,去年小哥哥獨自一人自虐的陰影還未完全消除,所以也不敢帶著我這只小菜驢去嘗試,最終選擇了梅里雪山外轉,一路上都有住宿和補給點,難度大大的降低了,但對小菜驢來說也是一種考驗了。行程:10月4日 長沙出發,坐火車到拉薩 10月5日 火車上 10月6日 到達拉薩 10月7日 羊湖